91福利电影国产精品视频_国产免费午夜福利在线播放11_亚洲视频区一区二区三_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8

  • <address id="tyxcn"></address>

    <menu id="tyxcn"></menu>
  • <abbr id="tyxcn"><sup id="tyxcn"><strong id="tyxcn"></strong></sup></abbr>
  • <menu id="tyxcn"><tt id="tyxcn"></tt></menu>
  • <strike id="tyxcn"></strike>
  • <b id="tyxcn"></b>

    您好,歡迎來到您的網站!
    詳細信息
    首頁> 詳細信息
    建筑設計組成
    專欄:消防科普
    發(fā)布日期:2020-05-23
    閱讀量:5221
    作者:季楓
    收藏:
    中山建安2020年05月23日訊--1.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輔助三種空間組成2. 美國著名建筑師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來’3. 密斯.帶更衣1.0*(1.0+0.6)111. 有空調的建筑外表面積要?。怀^18級;

        中山建安2020年05月23日訊--1.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輔助三種空間組成

    2. 美國著名建筑師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來’

    3. 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采用的是‘自由靈活的空間組合’開創(chuàng)了流動空間的新概念

    4. 美國紐約賴特設計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展廳空間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聯(lián)式

    5. 電影放映院不需耳光

    6. 點式住宅可設天井或平面凹凸布置可增加外墻面,有利于每層戶數(shù)較多時的采光和通風

    7. 對結構形式有規(guī)定性的有大小和容量、物理環(huán)境、形狀的規(guī)定性

    8. 功能與流線分析是現(xiàn)代建筑設計最常用的手段

    9. 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慮透視變形的矯正

    10. 橙色是暖色,而紫色含有藍色的成分,所以偏冷;青色比黃色冷、紅色比黃色暖、藍色比綠色冷

    11. 同樣大小冷色調較暖色調給人的感覺要大

    12. 同樣距離,暖色較冷色給人以靠近感

    13. 為保持室內空間穩(wěn)定感,房間的低處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4. 冷色調給人以幽雅寧靜的氣氛

    15. 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三元色為紅、黃、藍(物三元色為紅、黃、藍 它們相加成混合色 黑色。

    光三元色為紅、綠、藍 它們相加成白色)

    16. 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體或局部給人的視覺印象大小和其實際大小的關系

    17. 美的比例,必然正確的體現(xiàn)材料的力學特征

    18. 不同文化形成獨特的比例形式

    19. 西方古典建筑高度與開間的比例,愈高大愈狹長,愈低矮愈寬闊

    20. ‘穩(wěn)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與下之間的相對輕重關系的處理

    21. 人眼觀賞規(guī)律

    H 18°~45° 局部、細部

    2H 18°~27° 整體

    3H <18° 整體及環(huán)境

    22. 黃金分隔比例為1:1.618

    23. 通風屋面只能隔離太陽輻射不能保溫,適宜于南方

    24. 總圖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關系緊湊,節(jié)約因地;

    適當處理個體與群體,空間與體形,綠化和小品的關系;

    合理解決采光、通風、朝向、交通與人流的組織

    25. 熱水系統(tǒng)舒適穩(wěn)定適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

    蒸汽系統(tǒng)加熱快,適用于間歇采暖建筑如會堂、劇場

    26. 漸變具有韻律感

    27. 要使一座建筑顯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動,在構圖中應采用對比的手法

    對比的手法有軸線對比、體量對比、方向對比、虛實對比、色彩對比

    28. 要使柱子看起來顯得細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9. 巴西國會大廳在體型組合中采用了對比與協(xié)調的手法

    30. 展覽建筑應使用穿套式的空間組合形式

    31. 室外空間的構成,主要依賴于建筑和建筑群體組合

    32. 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的布局中,采用了強調了各種空間之間的對比

    33. 當坡地坡度較緩時,應采用平行等高線布置

    34. 建筑的有效面積=建筑面積-結構面積

    35. 加大開窗面積的方法來解決采光和通風問題較易辦到

    36. 中國古代木結構大致可分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種

    37. 建筑構圖原理的基本范疇有主從與重點、對比與呼應、均衡與穩(wěn)定、節(jié)奏與韻律和比例與尺度

    38. 建筑構圖的基本規(guī)律是多樣統(tǒng)一

    39. 超過8層的建筑中,電梯就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40. 建筑的模數(shù)分為基本模數(shù)、擴大模數(shù)和分模數(shù)

    41. 建筑樓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過38°

    42. 住宅起居室、臥室、廚房應直接采光,窗地比為1/7,其他為1/12

    43. 住宅套內樓梯梯段的最小凈寬兩邊墻的0.9M,一邊臨空的0.75M

    住宅室內樓梯踏步寬不應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應小大0.20M

    44. 住宅底層嚴禁布置火災危險性甲乙類物質的商店,不應布置產生噪聲的娛樂場所

    45. 地下室、貯藏室等房間的最低凈高不應低于2.0米

    46. 室內坡道水平投影長度超過15米時,宜設休息平臺

    47. 外墻內保溫所占面積不計入使用面積

    煙道、風道、管道井不計入使用面積

    陽臺面積不計入使用面積

    壁柜應計入使用面積 技術交流qq群;677426585

    48. 旋轉樓梯兩級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級離內側扶手中心0.25處的踏步寬度要大于0.22米

    49. 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5米

    50. 樓梯正面門扇開足時宜保持0.6米平臺凈寬,側墻門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米,其門扇開足時不應減少梯段的凈寬

    51. 入地下車庫的坡道端部宜設擋水反坡和橫向通長雨水篦子

    52. 室內臺階宜150*300;室外臺階寬宜350左右,高寬比不宜大于1:2.5

    53. 住宅公用樓梯踏步寬不應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應大于0.175M

    54. 梯段寬度不應小于1.1M(6層及以下一邊設欄桿的可為1.0M),凈空高度2.2M

    55. 休息平臺寬度應大于梯段寬度,且不應小于1.2M,凈空高度2.0M

    56. 梯扶手高度0.9M,水平段欄桿長度大于0.5M時應為1.05M

    57. 樓梯垂直桿件凈空不應大于0.11M,梯井凈空寬大于0.11M時應采取防護措施

    58. 門洞共用外門寬1.2M,戶門臥室起居室0.9M,廚房0.8M,衛(wèi)生間及陽臺門0.7M,所有門洞高為2.0M

    59. 住宅層高不宜高于2.8M

    60. 臥室起居室凈高≥2.4M,其局部凈高≥2.1M(且其不應大于使用面積的1/3)

    61. 利用坡頂作起居室臥室的,一半面積凈高不應低于2.1M

    利用坡頂空間時,凈高低于1.2M處不計使用面積;1.2--2.1M計一半使用面積;高于2.1M全計使用面積

    62. 放家具墻面長3M,無直接采光的廳面積不應大于10M2

    63. 廚房面積Ⅰ、Ⅱ≥4M2;Ⅲ、Ⅳ≥5M2

    64. 廚房凈寬單面設備不應小于1.5M;雙面布置設備間凈距不應小于0.9M

    65. 對于大套住宅,其使用面積必須滿足45平方米

    66. 住宅套型共分四類使用面積分別為34、45、56、68M2

    67. 單人臥室≥6M2;雙人臥室≥10M2;兼起居室臥室≥12M2;

    68. 衛(wèi)生間面積三件3M2;二件2--2.5M2;一件1.1M2

    69. 廚房、衛(wèi)生間凈高2.2M

    70. 住宅樓梯窗臺距樓地面凈高度低于0.9米時,不論窗開啟與否,均應有防護措施

    71. 陽臺欄桿凈高1.05M;中高層為1.1M(但要<1.2);桿件凈距0.11

    72. 無外窗的衛(wèi)生間應設置防回流構造的排氣通風道、預留排氣機械的位置、門下設進風百葉窗或與地面間留出一定縫隙

    73. 每套應設陽臺或平臺、應設置晾衣設施、頂層應設雨罩;陽臺、雨罩均應作有組織排水;陽臺宜做防水;雨罩應做防水

    74. 寒冷、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qū)的住宅,西面應采取遮陽措施

    75. 嚴寒地區(qū)的住宅出入口,各種朝向均應設防寒門斗或保溫門

    76. 住宅建筑中不宜設置的附屬公共用房有鍋爐房、變壓器室、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商店

    但有廚房的飲食店可設

    77. 住宅設計應考慮防觸電、防盜、防墜落

    78. 躍層指套內空間跨躍兩樓層及以上的住宅

    79. 在坡地上建住宅,當建筑物與等高線垂直時,采用跌落方式較為經濟

    80. 住宅建筑工程評估指標體系表中有一級和二級指標

    81. 7層及以上(16米)住宅必須設電梯

    82. 宿舍最高居住層的樓地面距入口層地面的高度大于20米時,應設電梯

    83. 醫(yī)院病房樓,設有空調的多層旅館,超過5層的公建室內疏散樓梯,均應設置封閉樓梯間(包括首層擴大封閉樓梯間)

    設歌舞廳放映廳且超過3層的地上建筑,應設封閉樓梯間。

    公共建筑門廳的主樓梯如不計入總疏散寬度,可不設封閉樓梯間

    84. 圖書館內書庫、非書資料庫的疏散樓梯,應設計為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

    檔案館庫區(qū)設置樓梯時,應采用封閉樓梯間,門采用不低于乙級防火門

    85. 電梯不應與臥室、起居室緊鄰布置

    86. 12層及以上每棟樓設電梯不應少于兩臺

    87. 建筑樓梯一般不應超過18級,且不應少于3級

    88. 樓梯凈寬按每股人流0.55M+(0-0.15M)計算,并不應少于2股人流

    89. 管道井在安全、防火和衛(wèi)生方面互有影響的管道不應敷設在同一豎井內

    90. 排煙和通風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統(tǒng)

    91. 圖書館照明一般室0.75M水平面—150-200-300LX

    老年室0.75M水平面—200-300-500LX

    陳列室0.75M水平面—75-100-150LX

    讀者休息室0.75M水平面—30-50-75LX

    92. 托幼園照度標準

    活動室150LX、保健隔離室100、寢室75、衛(wèi)生間30、門廳20

    93. 中小學照度均勻度不應低于0.7

    黑板燈其垂直照度不應低于200LX

    94. 二級踏步不允許出現(xiàn)在樓梯梯段

    95. 電梯和自動扶梯均不可以計作安全出口

    96. 建筑物底層地面至少應高出室外地面0.15M

    97. 電梯不宜被樓梯環(huán)繞

    單側排列電梯不應超過4臺

    雙側排列電梯不應超過8臺

    98. 候梯廳深度

    單側臺住宅電梯 ≥B

    其他電梯 ≥1.5B

    多臺雙側排列時 ≥相對電梯B之和;并<4.5M(客梯)

    99. 一般平屋面的最小坡度為1:50

    瓦屋面無望板坡度1:2、有望板1:2.5

    石棉瓦坡度為1:3

    波型金屬瓦坡度為1:4

    壓型鋼板為1:7

    100. 10米以上建筑無上人屋面樓梯時應設上屋面人孔或外墻爬梯

    101. 開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地面高度不應低于2米,外窗窗臺低于0.8米時應采用防護措施

    102. 雙面彈簧門應在可視高度部分裝透明玻璃

    103. 旋轉門、電動門和大型門的臨近應另設普通門

    104. 建筑物內的吊頂應設檢修口及通風口、水管道通過應有防產生冷凝水措施、管線多時應留有檢修空間

    105. 天窗應采用防破碎的透光材料或安全網,并應有防產生冷凝水或引泄冷凝水的措施

    106. 窗的開啟形式應能方便使用、開啟應安全并易于清洗、平開窗適用于多層或高層

    107. 磚墻-0.06米處設連續(xù)水平防潮層,室內相鄰地面有高差時應在墻身側面加設防潮層

    108. 設計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0.3-0.5米,且基地內土壤回填土無形成滯水可能時,可采用防潮做法


    109. 全國氣候分區(qū):

    嚴寒地區(qū)(Ⅰ區(qū))累年最冷月平均≤-10℃

    寒冷地區(qū)(Ⅱ區(qū))累年最冷月平均>-10℃,≤0℃

    溫暖地區(qū)(Ⅲ區(qū))累年最冷月平均>0℃

    累年最熱月平均<28℃

    炎熱地區(qū)(Ⅳ區(qū))累年最熱月平均>28℃

    110. 廁所隔間平面最小尺寸;外開門0.9*1.2;內開門0.9*1.4

    淋浴隔間平面最小尺寸;外開門1.0*1.2;帶更衣1.0*(1.0+0.6)

    111. 有空調的建筑外表面積要小;窗戶面積要?。?/p>

    連續(xù)開機的建筑,其圍護結構內側宜選用重質材料;

    外墻顏色要淺

    112. 設備層應有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當設備層設于地下室又無機械通風道時,應在地下室外墻上設不小于地下室地板面積的1/400的出口或通風口

    113. 內走道長度<20米時至少應有一端采光,>20米時應有兩端采光,>40米時應增加中間采光口,否則應采用人工照明

    114. 離地面高度在0.5米以下的采光口不應計入有效采光面積

    115. 影劇院建筑空間組合的核心問題是觀眾廳、舞臺、休息廳、門廳之間的關系

    116. 影劇院的觀眾席應按每400個座位設一個輪椅席(0.8*1.1)

    117. 視力殘疾人的導盲杖的擺動波長為0.9-1.5米

    118. 肢體殘疾人用雙拐水平行進時的寬度約為0.95米

    119. 板式高層建筑與塔式高層相比,具有體形系數(shù)小,冬季耗熱量少并且夏季通風散熱好,節(jié)能好

    120. 大型醫(yī)院建筑常以群體的形式出現(xiàn)原因是:根據不同功能特點分散布置,有利于組織不同的流線、爭取較好的通風和朝向、防止交叉感染

    121. 影響建筑日照的因素有地理緯度、日照間距、冬季太陽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122. 太陽能采暖建筑一般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

    123. 非機動車道縱坡<2.5%,坡長可不限

    困難情況下最大縱坡3.5%但有長度限制

    2.5%時的坡長限250米

    3.0%時的坡長限150米

    3.5%時的坡長限100米

    車道寬度≥2.5米

    124. 殘疾人使用的道路及建筑物規(guī)范道路縱坡<2.5%;道路寬度≥2.5M

    125. 不設人行道欄桿的商業(yè)街緣石坡道間距≤100M

    單面坡緣石道坡度不應大于1:20坡道;扇形寬≥1.5M;在轉角處單面直線寬≥2.0M

    三面坡不應大于1:12坡道;寬≥1.2M;坡道中緣石外露高≤20;凸條停步塊材路寬≥0.6M

    人行道中的地下管線井蓋必須與地面接平,不得用蓖式井蓋;

    侵入人行道上空的物件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2米

    人行橫道與緣石坡道處不得設雨水口

    126. 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

    梯道寬度不應小于3.5米,踏步0.3*0.15;超過18級;休息平臺寬1.5米且不小于梯段寬

    梯道、坡道、走道凈高均不得低于2.2米;扶手高應為0.9米,設下層的為0.7米

    坡道坡度≤1:12,特殊困難處≤1:10,每升高1.8米或轉彎處設長度≥2米的平臺

    127. 無障礙入口的地面坡度不應大于1:50

    128. 建筑人口輪椅通行平臺最小寬度

    大中型公建、中高層建筑、公寓建筑≥2.0

    其他≥1.5

    129. 方便殘疾人通行的入口坡道寬度0.9M;坡度1:12;每段坡長9M;每段升起的最大高度0.75M

    中間休息平臺深≥1.2米;轉彎出平臺深≥1.5米;起止點留有≥1.5米輪椅緩沖帶

    130. 殘疾道扶手高度0.85M,0.65M、扶手應保持連貫、起點、終點應水平延伸0.3M

    扶手與墻之間的距離為38;

    131. 供一輛輪椅通過的走道凈寬1.2M;供一人一輛輪椅通過的走道凈寬1.5M;供二輛輪椅通過的走道凈寬1.8M

    132. 出入口設兩道門時,門扇開啟后應留有不少于1.2米的輪椅通行凈距(大型公共建筑中高層建筑1.5米)

    133. 輪椅通行的門洞門扇開啟的最小凈寬0.8M

    自動門最小凈寬1.0米

    134. 輪椅通行最小寬度

    大型公建走道≥1.8米

    中小型公建走道、建筑基地人行通道≥1.5米

    居住建筑走廊≥1.2米

    檢票口、結算口輪椅通道≥0.9米

    135. 門扇走道開啟的凹室不應小于1.3(0.8+0.5)*0.9

    136. 無障礙主要對象是視力殘疾、住拐杖、坐輪椅者

    137. 殘疾人使用的電梯:候梯廳面積不應小于1.5*1.5

    電梯門開啟后凈寬不應小于0.8M、電梯轎廂面積不小于1.4*1.1

    138. 殘疾廁所設有足夠的輪椅面積、單設隔間、設安全抓手、設置坐式大便器

    墻掛式小便器最大離地高度為430;小便器前應有760*1220的活動空間

    洗臉盆應是獨立墻掛式,占地為760*1220

    139. 殘疾人使用的出入口:宜靠近電梯廳;室內外有高差時應采用坡道連接;內外應留有1.5*1.5平坦的輪椅回轉面積;出入口設有兩道門時,門扇開啟后應留有不小于1.2M的輪椅通行凈距

    140. 縣級及以上的政府機關與司法部門,必須設置無障礙專用廁所

    141. 高層、中高層住宅及公寓建筑,每50套住房宜設兩套符合乘輪椅者居住的無障礙住房套型

    142. 殘疾人通行的門不得采用旋轉門

    143. 衛(wèi)生間室內外地面不應有高差

    廁所內應留有1.5*1.5的輪椅回旋面積

    隔間門1.2*0.8

    144. 坡道地面應平整、宜采用不滑及不易松動的表面材料

    145. 殘疾人機動車停車位應布置在進出方便地段并靠近人行通路,其車位一側應留有不小于1.2米寬的輪椅通道,并應有明顯標志

    146. 食堂、報告廳、影劇院及體育場等建筑的輪椅席位(0.8*1.1)應布置在便于疏散的出入口附近

    147. 殘疾人國際通用標志牌的應用有;指示建筑物出入口及安全出口;指示建筑物內、外通道;指示專業(yè)空間位置

    148. 防火等級分為四級

    149. 一、二級除二級吊頂用難燃材料其他全部采用非燃材料

    150. 鋼材的耐火極限為0.25小時

    151. 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為普通混凝土的1/2耐火等級

    152. 室內排水管下表面距樓地面不應低于1.9M,且不得影響門窗開啟

    153. 套內入口過道凈寬不宜小于1.2M;通臥室的過道1M;通輔助房的過道0.9M

    154. 套內吊柜凈高不應小于0.4M;壁柜凈深不宜小于0.5M

    155. 樓梯人口處地坪與室外地坪高度差不應小于0.1M

    156. 綜合樓的定義是:由二種及二種以上用途的樓層組成的公共建筑

    157. 高級住宅是建筑裝修標準高和設有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住宅

    158. 高層建筑的地下室的耐火等級是一級

    159. 甲級防火門的耐火極限是1.2小時

    乙級防火門的耐火極限是0.9小時

    丙級防火門的耐火極限是0.6小時


    160. 高層建筑使用丙類液體燃料,儲油罐直埋于建筑或裙房附近,在面向油罐的一面4米內建筑外墻為防火墻時,油罐總儲量不超過15M3時,油罐和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不限

    161. 兩座高層相鄰,較高一面外墻比較低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圍內墻為不開門窗的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可不限

    162. 高層主體之間或與高層附屬房之間防火間距13M

    高層附屬房與高層附屬房防火間距為6M

    高層主體與其他建筑一、二級耐火防火間距為13M

    高層主體與其他建筑三級耐火防火間距為15M

    高層主體與其他建筑四級耐火防火間距為18M

    高層附屬房與其他建筑一二、三、四級耐火防火間距為6M、7M、9M

    163. 高層內院或天井,當短邊超過24M時,宜設有進入內院或天井的消防車道

    高層民用建筑周圍,應設環(huán)形消防車道

    供消防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應設消防車道

    164. 穿過高層的消防車道,凈寬和凈高不應小于4M

    165. 一類高層每個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是1000M2

    二類高層每個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是1500M2

    地下室每個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是500M2

    166. 多層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防火分區(qū)2500M2(150M)

    多層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防火分區(qū)1200M2(100M)

    多層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防火分區(qū)600M2(60M)

    地下室、半地下室每個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是500M2

    167. 一棟高層與裙房之間設有防火墻分隔,當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時,裙房的防火分區(qū)允許最大建筑面積是5000M2

    168. 規(guī)范沒有對通風及空調機房的門提出防火門要求

    169. 民用建筑及廠房的疏散用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人數(shù)不超過60人的房間且每樘門的平均疏散人數(shù)不超過30人時,開啟方向不限。

    170. 高層塔式住宅只設一座防煙樓梯和消防電梯時,每層面積不超過650M2

    171. 高層住宅戶門不應直接開向電梯間前室,確有困難,可部分戶門開向前室,采用乙級防火門

    172. 標準層超過1000M2的超高層公共建筑,屋頂宜設直升飛機停機坪

    173. 一級建筑使用年限為100年以上;

    二級建筑使用年限為50-100年;

    三級建筑使用年限為25-50年;

    四級建筑使用年限為15年以下;

    174. 架空電力線距甲乙類廠房水平距離不應小于電桿高度的1.5倍;丙級1.2倍

    175. 1KV以下的電力線于建筑物垂直距離2.5,地面6,樹木1,行車道路6米;水平距離1米

    176. 高于24M為高層(不含24M單層);

    高于100M為超高層

    177. 廁所浴室地面略低于走道20-50,≥0.5%的坡度坡向地漏

    178. 洗臉盆、盥洗槽水嘴中距≥0.7M;距墻≥0.55M

    179. 小便器中距≥0.65M

    180. 煙道伸出屋面≥0.6M

    181. 采光口上部有>1.0M的陽臺時,其采光面積按70%計

    182. 水平天窗有效采光面積可按采光面積的2.5倍計算

    183. 自然通風開口面積與地板面積之比,居室浴室?guī)?/20;廚房≥1/10,并不得小于0.8M2

    184. 噪聲標準臥室50晝-40夜;一般室為55-45分貝;有音質要求的為40分貝

    185. 學校主要房間凈高:小學教室3.1米;中學教室和實驗室3.4米;合班教室3.6米;

    輔助用房3.1米;辦公室2.8米

    186. 綠化用地:中師2M2/生;中學1;小學0.5

    187. 運動場小學每生2.3M2;中學每生3.3M2

    188. 南向普通教室日照宜為2小時

    189. 小學規(guī)模以12-24班為宜;農村可設6班;教學樓不應超過四層;

    中學規(guī)模以18-24班為宜;大城市密集人口可30班;教學樓不應超過五層

    190. 課桌排距:小學850(合班800),中學900(合班850),縱向走道寬度550(合班900),課桌于墻凈距120(合班550)

    191. 第一排課桌距黑板2000(合班2500),最后一排課桌后沿到黑板距離小學不宜大于8000;

    中學8500(合班18000)

    192. 黑板尺寸:高度不應小于1000;寬度小學不宜小于3600;中學不宜小于4000

    黑板下沿與講臺垂直距離:小學宜為800-900;中學宜為1000-1100

    講臺兩邊至黑板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0,寬度不應小于650,高度宜為200

    193. 教室燈具距桌面的最低懸掛高度不應低于1.7米,燈管排列應采用長軸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

    194. 黑板燈的垂直照度不應低于200LX

    195. 教室的窗臺高度不宜低于800,并不宜高于1000

    196. 教室窗間墻寬度不應大于1200

    197. 教學樓走道寬度,內廊2100;外廊1800;辦公1500;外廊欄桿不應低于1100

    198. 教室安全出口的門洞寬度不應小于1000,合班教室1500

    199. 學校所有房間采光均采用玻地比,除廁所淋浴為1/10;其他全為1/6

    上一頁:機電安裝工程
    下一頁:建筑基礎知識